小黃車涼涼,是B2C模式惹的禍嗎?
這幾年共享經濟從爆發期也逐漸轉向衰退期,只有不斷尋找你經濟模式才可以生存下來。一大波新入局者,如優拜、小鳴、騎唄、哈羅等都慢慢消失了,而王者ofo和摩拜還在掙扎中生存下來。在新入局者進入前,先行者已經搶先占領市場。那么現在小黃車敗落,是B2C模式惹的禍嗎?
就像很多熱門領域的創業一樣,粗略了解一下,大部分人做得的都是差不多的。比如當年的千團大戰,O2O狂潮,看上去都是在做團購,都是在幫線下商家導線上流量,都是在做上門服務。但如果有放大鏡,即使同樣的業務,也有很多差異;正是這些看似細小的差異,走著走著,就演變成完全不同的結局。想象一下,夾角很小的兩條線,出發時,差別微小,但越走距離越遠,奔向完全不同的結局。
從現在的共享單車來看。大多采用分時租賃自制車模式,比如摩拜,自己制造和投放自行車,用戶根據使用時間付費,是典型的B2C模式。
有些不同是ofo,它除了分時租賃模之外,還有部分共享經濟的模式。用戶可以把自己的自行車分享出來,通過分享自己的自行車到ofo平臺,獲得其他所有自行車的使用權,也就是ofo說的:不生產自行車,只連接自行車。目前從ofo首頁公開的數據顯示是超過16萬輛,發展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。
從大格局來看,小黃車想要達成最終夢想,至少:
一、先投入后產出是撬開市場的第一步
目前現囤貨都是打開市場的關鍵。小黃車跟它的對手,例如摩拜、優拜、小鳴、騎唄等,一樣的經營手段,快速培養市場,首先養成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出行觀念,最后才可以真正盈利。
二、分享是占領市場的主要方式
小黃車主要是投放在學校和一線城市中,小黃車的便捷性讓用戶愿意使用它,了解它,在適合的時候可以快速占領市場,從而在眾多對手中脫穎而出。